什么是讨好型人格,怎么确定自己是不是讨好型?
很多人可能可能有这样的苦恼,就是不自觉的会讨好别人,顾虑别人的感受太多,对于别人的眼光太过重视,导致自己工作生活很辛苦,那么此时你就可以考虑下自己是不是存在讨好型人格了,那么什么是讨好型人格呢?又怎么确定自己是不是讨好型人格呢?
讨好型人格的特点:
1、他人的目光,是自己的监狱
2、不要以为别人,都在关心你的事儿
3、不要成天想着,你会让别人不自在,其他人不喜欢会提出来,如果不敢提,那就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了。
4、不知道如何回答别人话的时候,保持沉默,这是很好的策略!
5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,不是自私,要求别人按自己意愿生活才是自私。
6、明确的爱,直接的厌恶,真诚的喜欢,站在阳光下坦荡,大声无愧的称赞自己。
7、我的人生实在太有限了,不可能对谁都亲切。
8、爱自己是终身的浪漫的开始。
怎么确定自己是不是讨好型人格?
如果以上几个讨好型人格特点你拥有超过三条以上,那么就可以基本认定你有讨好型人格,至于严重程度当然是因人而异!
怎么走出讨好型人格?
一味地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的人格,是一种潜在的不健康行为模式,而非人格障碍。
具有“讨好型人格”特点的人,大都为人敏感,他们总会因人际交往问题而感觉到困扰,由于他们总是喜欢委屈自己去成全别人,所以他们总会觉得自己是他人生命中的配角,无法主宰自己的人生。
若想走出“讨好型人格”的束缚,拥有掌控自我人生价值的能力,便要在生活中不断培养自己的不依赖于他人的独立意志。
一、认清自我价值,每个人在人生中都是独一无二的。
所谓的“自我价值”,就是你对自己自身价值的认定:有些人天生骄傲,这样的人会让人感觉到难以亲近;也有一些人天生自卑,这样的人则不敢去亲近别人。
具有“讨好型人格”特点的人,大多对自身价值看得很低,这种自卑情绪的形成,可能是因为他不幸的童年经历,也可能是由于他曾经在人生的旅途中遭遇过重大的失败。
过去失败的经历,对一个人当下的生活产生影响,使他无法用一颗正常的心态去与他人交往,总是担心自己会被别人看轻。
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太过自卑,并不是一种健康的与人交往的方式,你的忍让,既会使得自己窝火,又会令交往对象在你面前变得肆无忌惮。
若想改变“讨好型人格”带给自己的束缚,首先便要正视自己的人生价值,这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人,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,我们身上也必定有值得别人羡慕得优点。
唯有懂得认可自我的价值,才有可能以一颗正常且健康的心态去与他人交往。
二、如何正视自身的存在价值。
俗话说,天生我材必有用,每个人来到这世界上,必然都有自身尚未被他人发掘的天赋。
a太过在意别人的感受,宁愿委屈自己,也要迁就他人的人,即便自身在事业上缺乏决断力,他最起码也是一个善良之人。
若想正视自身的存在价值,便要从自己的性格上发掘闪光点,让自己变得自信。
具有“讨好型人格”特点的人,可以放开自己的心态,让自己在人生之路上变得阳光乐观,不必局限在固有的人朋友圈中,去迁就他人,而要试着扩展自己的交友圈,与懂得欣赏自己的人走在一起。
一个人的性格与人格的形成,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,假若一个具有“讨好型人格”特点的人,身边都是尊敬他、佩服他,愿意用真心与他交往的人,他也会在这个朋友圈中变得更加自信,逐渐克服自身存在的性格缺陷。
唯有懂得选择一个能让自己变得自信的环境,才能认清自身的存在价值,让自己的性格变得更加健康。
三、如何在固有环境中,逐渐摆脱“讨好型人格”的束缚,主宰自己的人生。
一个人若要立于世,便要有自己的原则,懂得拒绝别人,若是在面对他人的要求时,不懂得拒绝,他人不但不会感念你的好,反而会认为你软弱可欺。
具有“讨好型人格”特点的人,大多会由于担心得罪他人,而不敢拒绝他人对自己提出的要求。
这种行为看似是亲近他人的表现,实际上则是一种与他人建立在不对等的条件上的不健康的交往方式。
若想在固有的环境中,改变这种与他人的不健康的交往模式,便要有自己的原则,懂得拒绝他人不合理的要求。
比如说,在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尚未完成之时,拒绝去帮助别人;再比如说,当与他人产生意见分歧之时,不附和他人,而要说出自己的主见。
人的自信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建立起来的,具有“讨好型人格”特点的人,唯有拥有自己的原则!懂得拒绝他人,才能逐渐变得自信,拥有主宰自己人生的能力。
“讨好型人格”特点并不是人格障碍,它只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模式,这种人会在人际交往中感觉到自卑,从而产生宁愿委屈自己,也要去成全他人的行为。
从短期看,这种讨好别人的行为或许能够获得他人表面上的赞赏,但从长期看,一味地委屈自己去成全他人,只会使得自身变得越加自卑,越加不开心。
一个具有“讨好型人格”特点的人,若想要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与思维模式,便要懂得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处事原则,懂得拒绝别人,唯有如此,他的人生之路才会走得更加顺畅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老白网络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